燃氣導熱油爐是怎樣煉成的?
燃氣導熱油爐是機械的,沒有生命的。那么如何賦予鍋爐以生命的內涵和活力,解決能源、環保兩大全球性難題,更好地服務于“兩型”社會的建設,推進節能減排進程呢?
“燃氣導熱油爐”是怎樣煉成的?
“惟楚有才,于斯為盛”。雜交水稻的推廣解決了中國乃至世界人們的吃飯問題,袁隆平因此獲得了“雜交水稻之父”的美譽。
作為燃氣導熱油爐界的技術,在業界有“燃氣導熱油爐”之稱的何相助,窮其一生,總結出循環流化床鍋爐運行的“何氏公式”,顛覆了傳統的鍋爐理論,一舉突破了“大小型流化床鍋爐”“熱電灰三聯產”“熱載體鍋爐” 運行中的理論和技術瓶頸。
通過對500多臺循環流化床燃氣導熱油爐運行數據的統計分析,:不論什么煤種、不論高速床、低速床導熱油爐鍋爐不論鍋爐大小,要想熱效率大于90%,飛灰含碳小于4%、燃燒效率大于99%、過熱器壽命超過十年、省煤器壽命超過五年,須滿足三個條件:
首先,燃氣導熱油爐噸汽有效容積大于β4.2045V-0.125(其中v為煤的干燥基揮發份,β為蒸汽參數修定系數,對工業鍋爐近似取1)。滿足這點即可煤粒在爐膛內的停留時間,但比后者更直觀,更易于計算。
其次,分離器分離下來的灰小于0.08mm的要大于80%,分離器的阻力要小于800Pa。
一定要有切向旋轉燃燒過程。這樣才能打破灰包碳,有利燃燼。滿足這點須是高溫旋風分離。因為要通過氣流切向旋轉打破灰包碳氣流速度須在20m/s以上、要達到燃燒條件、溫度須在850℃以上;而爐膛里是不能同時滿足這兩點的、只能在分離器完成,所以須是高溫旋風分離。
而傳統的鍋爐理論認為:爐膛容積與煤種和煤的揮發份有關,僅僅是給出了定性而沒法給出定量。何相助提出的循環流化床鍋爐“何氏公式”從定量上做到了新突破。
應用何相助的循環流化床鍋爐“何氏公式”,一舉將15-240t/h的低效循環流化床熱效率由70%提升到了90%。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原來小型流化床鍋爐熱效率低,較少有廠家 ,而市場實際需求巨大。用這一理論指導設計4t/h到15t/h的組裝循環流化床,不僅實現了替代量大、面廣的快裝鏈條爐,單臺節煤30%以上,而且可以有效解決市場的供需矛盾。